甲流再现,疫情会否卷土重来

发布时间: 2010-12-27 阅读点击:104
 ■  专家介绍  



  姜天俊:医学博士,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分别在SCI期刊和国家卫生部统计源期刊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参编专著12部,获得医疗成果奖4项,承担全军“十一五”重点课题2项,多次获评“优秀临床医师”奖励。现为《实用医学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华西医学杂志》等多家医学专业期刊特约审稿专家和多家媒体的健康科普宣传专栏撰稿专家。



  甲流在英国卷土重来仅仅是去年疫情的延续而已



  ■  将新闻进行到底



  新闻缘起:日前,据英国独立报消息,去年在全球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最近在英国卷土重来。英国卫生部门报告说,过去6周内,先后有10位英国患者因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不治身亡。进一步资料显示,死者全部为65岁以下成年人,其中大部分人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10位病死者中有5人没有注射过流感疫苗。



  本已淡出人们视野的嚣张甲流,近日,英国10位患者因甲流不治身亡的出现,又将人们心底的那丝安然打破,人们再次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如何看待英国的这次“甲流”疫情,目前的形势是否可控,有没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呢?本报就此采访了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姜天俊。



  ————  重点关注  ————



  二次疫情暴发可能性不大



  “其实,此次  ‘甲流’在英国卷土重来并不意外,仅仅是去年‘甲流’疫情的延续而已。而且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毒序列检测结果看,也属于去年甲型H1N1流感毒株,并未发现病毒变异情况。”姜天俊对记者表示。



  他介绍,一个新的呼吸道传播病毒一旦在人类流行开来,其消退需要一个时间和空间缓冲。如果没有人为疫苗的有效干预,新型流感病毒亚型的流行至少需要2—3年时间、2—3个波次、人群中至少三分之一的个体被感染后才会偃旗息鼓,退出历史舞台。“因为此时,在人群中会产生一个有效的感染后免疫屏障,就像‘万里长城’一样,成功地阻碍了这个病毒亚型对人类的再入侵,只不过铸造这个‘万里长城’的材料并非砖块,而是病毒感染人类后在人类血液内留下的能抵抗这个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姜天俊解释道。



  从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看,英国‘甲流’的卷土重来并未超出流感疫情的一般演变规律。加上世界各国“甲流”疫苗的广泛接种,姜天俊表示,本次出现较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并不大,尤其是去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较广泛、自然感染H1N1病毒人数较多、流动人口较少的地区,今年出现“甲流”二次暴发疫情的风险就更小。



  先前疫苗还否“靠谱”?



  “由于本次英国局部‘甲流’卷土重来的病毒并未出现新的变异,之前的疫苗和药物应该依然有效。”姜天俊说,但是人类目前对“甲流”的了解还比较有限,仍存在不少未知的东西需要进一步明确。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新的病毒亚型,针对性流感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动态观察。



  从我国的情况看,目前广泛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发病人数的迅速减少和聚集性疫情的明显降低。解放军第302医院是北京地区“甲流”检测和收治的重点单位之一,去年收治各个年龄组和不同病情的H1N1流感患者400多例,门诊检测标本数更是超过万例,但今年2月份以来,病房无一例确诊甲型H1N1患者住院,门诊接诊“甲流”也寥若晨星。



  根据国家卫生部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数据报告,今年10月、11月全国流感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4121例(0死亡)、5323例(1例死亡),明显低于去年的对应数字。“这说明我国“甲流”疫苗的近期保护效果是可靠的,目前还没有“甲流”卷土重来的苗头。”姜天俊补充说道,“但是,我们对新型“甲流”及对应疫苗的观察和了解也才刚刚一年左右的时间,更远期的效果如何还不知道,究竟需要接种几次、注射多少剂量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也需要进一步科学评估。”



  据了解,去年3月以来在全球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是变异后的新流感病毒亚型,目前医院使用的有效H1N1流感疫苗就是针对这个亚型的,但是如果该病毒在机体或药物压力的选择下,出现了新的变异,或者与其他更多种属的流感病毒株重组并产生更强的毒力和致病性等等这些意外情况,那么,现行的疫苗将失去保护作用,新一轮更为严重的流感疫情则可能暴发。“因此,加强流感病毒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有意义的新变异倾向,适时调整疫苗研制和使用策略将是未来若干年时间内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姜天俊做出了自己的预测。



  ————  专家释惑  ————



  “百变魔鬼”何以百变?



  流感病毒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最容易变异,在病毒学界号称为“百变魔鬼”。



  姜天俊说,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能连续不断地发生抗原漂移及转移,造成流行的不断发生,使本来有效的疫苗很快失效,这也正是预防工作存在极大困难,迄今



  为止对流感尚未有效控制或消灭的最主要原因。



  他解释,这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基因包含了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类对该病毒亚型普遍缺乏免疫力,因此易感性很强,波及面较广,甚至逐渐替代了平常流行的季节性流感。据我国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去年第二季度到今年的第一季度,我国大约50%左右有流感症状的就诊者均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本次报告甲流卷土重来的英国,情况也基本如此,上月英国每10万人当中有13.3人出现过流感症状,医院诊断数据显示,就诊的感冒患者中大概30%感染病原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流感发病情况亦大致如此。



  “英国本次死亡的10名“甲流”患者全部为65岁以下的成年人,其中大部分病例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说明在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重症‘甲流’病例的救治仍然面临挑战,加强临床救治研究刻不容缓。”姜天俊说道,与西方相比,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祖先中医药治疗瘟病的理论也自成一统,加上去年经历了“甲流”第一轮暴发疫情的洗礼,我们应在重症“甲流”的早期预警和有效救治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  延伸阅读  ————



  两把“刷子”胜甲流



  姜天俊说,1918年,同样是甲型H1N1流感(又称西班牙流感)从欧洲开始侵袭全球,历经两年,大约2100万—5000万人因此丧生,比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要多出3—6倍,给人类留下的惨痛教训,归结惨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无有效疫苗、无有效药物、无防控知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疫苗和药物是不可能短期得到解决的,而防控知识是可以很快总结出来的,因此,疫情涉及的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异常严厉的防流感传播法律,比如美国一个州在流感大流行期间曾出台了“禁止在公共场所随便咳嗽和打喷嚏”的法律,警察有权逮捕这些平常看来无足轻重行为举止的个人。然而,正是依靠这些普通的防控知识和现在看似荒唐的法律条文,拯救了当时数以亿计的生命。



  所以,防控流感除了依靠医学科学进步这第一把“刷子”外,同时更需要针对广大人群进行防流感科普知识宣传,让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尽早接种“甲流”疫苗,时刻保持警惕,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防范于未然,这是战胜流感的第二把“刷子。”



  2009年甲流疫情回顾



  2009年3月份开始,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传遍世界。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到最高级6级,预示着人类将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展开一场艰苦卓绝、并且可能是旷日持久的战争。



  2010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病例120940例,其中境内感染118686例,境外输入2254例;已治愈111057例,在院治疗7153例,居家治疗2071例,死亡病例659例。全国累计报告聚集性疫情2148起,累计确诊病例14590例。



  2009年,全国累计完成疫苗接种4991万人,疫苗接种人群中出现2人死亡,经证实均与疫苗接种无关。我国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超过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苗临床试验结果,与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的各国数据基本一致。(文·实习生  蒋洪涛  通讯员  黄显斌  洪建国)

浙ICP备18051380号
浙江生物工程学会 联系电话(传真):0571-88035953
学会秘书处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99号国家高新科技园创业大厦1205室 邮编:310012
会员注册
会员注册
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
扫二微码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