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药创制”催生16张新药证书

发布时间: 2010-11-08 阅读点击:92

从11月6日~7日在天津市召开的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上获悉,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有10多个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其中,近2/3的新药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确定化学结构、作用靶点的一类新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扶持下,还有数十个品种处于临床三期研究阶段,已有10多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工作,今年年底将提交一批新药注册申请。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启动于2008年,旨在实现两大目标:一是针对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等10类重大疾病,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化学药、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新药;二是建立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平台,形成支撑我国药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药创新能力与技术体系。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由中国药学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刘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等到会并讲话。



  人民网天津11月6日电 (记者  朱虹)由中国药学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药学会承办,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等协办的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11月5日至7日在天津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天津市市长黄兴国等以及两院院士、特邀嘉宾、中国药学会理事、各地药学会秘书长、药学专家学者等近2000人参加了本次盛会。

  据介绍,大会以“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主题。近年来,生物医药新兴产业以其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三高”特点,成为全球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培育生物新兴医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未来数年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将发展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本次大会,通过对生物医药科技领域及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等相关专业领域广泛交流,分析研讨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领域以及药学学科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了我国医药卫生科技事业发展未来,必将为发展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今天的开幕式上,桑国卫指出,我们必须要全面依靠科学技术,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把加快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把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等16个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开幕式上,颁发了2010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大流感(H5N1、H1N1)疫苗、诊断试剂研发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项目获得一等奖。还颁发了2010年中国药学会-石药集团青年药剂学奖(6名);第13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及项目资助(5名);中国药学会-赛诺菲安万特青年生物药物奖(8名);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奖75名,并为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授牌。

  中国药学会所属的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中药和天然药物、抗生素、医院药学等十九个专业委员会推荐的19专家和200多个候选优秀论文代表等作分会场报告。大会还将举办中药资源的持续利用卫星会、生物制品新进展论坛、天津市第二届药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创新学术论坛、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实施计划专题报告会、医院药剂科品质管理专题研讨会、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政策研究研讨会、药学科普公益活动、中国药学会22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2010年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工作会议等。

浙ICP备18051380号
浙江生物工程学会 联系电话(传真):0571-88035953
学会秘书处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99号国家高新科技园创业大厦1205室 邮编:310012
会员注册
会员注册
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
扫二微码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