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教授、企业家共商我省“生物产业”发展大计
日前,省经信委在杭州组织召开了《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报告》论证会,并邀请了我省生物产业领域的院士、教授、企业家等共同商讨我省生物产业的发展大计。
《报告》由省经信委主持,浙江大学、浙江生物工程学会、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完成,历时5个多月,经过大量调研后编写完成。《报告》分析了国内外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首次从产业基础、产业要素、产业分布等角度对我省生物产业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指出优势和不足,并梳理出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生物产业发展要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新确立我省生物产业领先地位为目标,明确产业战略思路和我省生物产业的优势领域、特色领域和新兴领域,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推动生物产业加快发展。专家一致认为,《报告》资料翔实可靠,且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行性,对推动我省生物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与会专家对我省生物产业发展提出了更多宝贵意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副省长
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沈寅初院士认为“我省生物产业缺乏权威性、高层次的组织和领导机构,去领导和协调生物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核心技术引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此外,我省生物产业科研单位基础实,但较为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也缺乏重量级的科研实验室,制约产业发展后劲”。
高从阶院士认为“政府要有所作为,必须发挥‘两弹一星’精神,集中优势资源,统一目标,大力发展生物产业”。
郑树森院士认为“我省要大力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如医疗仪器、医疗设备等,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很广。此外,我省在中药领域要进一步往精细环节发展,不能仅局限在处方的开发上”。
李大鹏院士认为“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缺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使得很多好项目难以产业化或有更大发展。新产品开发缓慢,很多科研成果没有得到转换。同时,我省企业经营上过于保守,在经营模式上有待提高和创新”。
毛江森院士认为“要做大生物产业,政府重点要组织团队寻找有发展前景的“苗头”,进行评估、排序后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其产业化”。
科技厅王宏理副厅长认为“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缺少构成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成果转移平台,也缺少发展产业的政策导向和组织体系,需要加以完善”。
省林业厅吴鸿副厅长认为“我省山地资源丰富,随着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林业生物领域前景非常广阔”。
宁波大学
华东医药李邦良董事长指出“我省生物医药领域产品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等领域,尽管量大,能耗高且竞争力薄弱,与江苏等省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处方药差距明显。此外,政府投入较少,人才、技术引进力度小,这也是我省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全国排位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泰士药业的柯传奎董事长认为“生物产业不能仅局限于医药领域,要放宽视眼。同时,要在2015年实现3500亿元的生物产业总产值,需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投入,必须要新培育10-20家新的上市公司加以推动”。
本次会议对我省生物产业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助推作用,这些院士、教授、企业家是我省生物产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他们的“金点子”将使我省的生物产业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国生物产业领域,重塑我省领军地位必将指日可待。
院士、教授、企业家共商我省“生物产业”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