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诊所合作模式有新突破
在过去的几年,零售药店诊所-即开在大超市内的小诊所-有过大起大落的变化; 一度在风险投资者的支持下,好多药店诊所纷纷开张。接着是几家大型医药连锁集团开始并购,纳入自己旗下,进行运营管理。除了像CVS,Walgreens等药店连锁店参与构建自己的药店诊所外,超市巨头沃尔玛也试水药店诊所。但是药店诊所作为新生事物,既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板。要让百姓适应,还需要一段时间。尽管部分医疗保险公司已经接受药店诊所的服务,提供保险补偿,但光顾药店诊所的人数还是太少。扩张太快的药店诊所很快就面临经营上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不拖累集团业绩,今年早些时候,药品连锁店大佬CVS曾宣布要暂时封闭它旗下的 90 家 Minute Clinics。同时,很多开在沃尔玛超市内的药店诊所业也纷纷歇业关闭,因为负责运营沃尔玛药店诊所的公司破产倒闭。药店诊所似乎在短期内不仅难以发展,甚至连已经开张的连锁诊所自身生存还有问题。
但即使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目前出现部分药店诊所歇业和关门,并不表示药店零售诊所没有需求和前途,而是需要对运营模式上做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有一个明显的对策反应是,现在这些药店诊所开始与当地的医院和拥有全套诊疗服务的诊所结盟合作。这些诊所以前是和零售药店诊所的业务是互相竞争的。现在通过合作,资源互补,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双方皆大欢喜。最新的动态来自 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地区,Allina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医院和诊所集团,不久前刚刚宣布与CVS旗下的MinuteClinic建立伙伴关系。这标志着本来相互竞争和排斥的双方,为了长远的共同利益走到一起。这对美国医疗服务界是件好事。
根据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的报道,该连锁店将分享电子病历记录,并可能会反复来回转介病人。但是,这些分享资源并不涉及钱的交易。也不在对方中持有股份。据说沃尔玛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它在去年宣布它将与其商店当地的医院和诊所进行合作。
有些医生团体抱怨说,零售诊所导致医疗服务体系更加支离破碎。但愿意与CVS和沃尔玛合作的医院和诊所并不这样看。它们显然看到这里面的需求和机会。在医疗改革,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和质量的趋势下,人们自然会很有兴趣看是否这些大药店大商场所经营的药店诊所与医院的合作模式和效果,会改变医疗改革辩论的进程和方向。
中国的社区医疗服务是医疗改革重点投资方向和发展对象。中国的超市已经遍地开花,生意越做越火红。但是否有可能开出类似像国外药店或超市诊所那样的便民医疗服务, 还有待研究探索。从需求讲中国百姓绝对需要不同层次的经济型医疗服务。但目前中国缺乏全科医生,医生多点执业还没有得到保证,百姓对社区医生的信任还不够,医疗保险的覆盖和审批还十分有限。在这样的环境下,要开展药店超市诊所,恐怕举步艰难。如果政府能把这方面的服务和责任承担起来,先进行试验和投资,或许是值得试验和探索的。
把小型社区诊所开到超市去,可以吸引和方便百姓,可以及时进行健康普及教育,可以对疾病预防,接种和小病诊治适当分流,并为简单体检,筛查和转介病人提供方便实惠的服务。中国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无论大病小病都涌向大医院,造成很大的医疗资源浪费。医生的看病时间被压缩到5-10分钟,是无法做精准的诊疗,即使是专家门诊,也无法让百姓享受一流的医疗服务。另外大医院的车水马龙,造成极为严重的交叉感染和公共健康危害,这是中国目前医疗服务体制不够完善合理的弊端。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药店超市诊所短期,从长远看是必要和可行的,但短期内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需要通过政府,社区,企业,投资者,医院,医生共同努力探索,走出自己的路子。医疗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有新思维,新对策,大胆实践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