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百万留学生出国,如今只有37万人回国。大量优秀人才滞留海外,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海外精英和领军人物。如何吸引这些高端人才回来,可能是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上市公司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海外留学生滞留不归,有利有弊。高端人才不愿意回国也有其客观原因。从科研工作氛围,学术风气自由度,工作生活条件,环境秩序,人际关系,薪酬待遇,国外发达国家要比国内好得多。但从长远看,无论是机遇,挑战,责任和创业和成长空间看,回国的诱惑和条件越来越吸引人。
但客观讲,让所有的留学生和海外学者及技术人才回国时不现实的。储才在外,是当年老邓的高瞻远瞩,对中国现代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培育新一代技术移民,扩大中国影响,推进各行各业的国际化进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加上科学无国界,在未来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的科技水平仍然在许多层面无法赶上或超过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让优秀的人才在创新研发的沃土上耕耘,比在不适合他们发挥作用,或因擅长对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低效率浮躁的科研体系,而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要好得多。
当然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流动和交流,才会有变革压力。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回国热一定会随国内条件的改变,投资力度的增加,重视人才的氛围而形成热潮。如何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坏境,如何给予他们创业的空间,将是政府,学校和企业需要认真研究思考的关键问题。选对人,用好人,留住人,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是学校,机构和企业第一把手要亲自抓的大事。无论是做什么样的科研,投资什么样的项目,人的因素第一。什么地方重视人才,什么地方就会吸引人才。
中国现在的千人计划,需要有长远规划,需要合理布局,更需要有人才学的底蕴,中国应该考虑用专业猎头公司参与挑选伯乐精英,而不是仅仅由政府和人事部门做决定。只有国家的实力提高,对人才的重视更加务实,人才外流才会得到遏制,人才回流和倒流才会形成气候。但永远也不要指望所有的海外精英都会踊跃回国。蓄才在外并非坏事,中国应该有大国风度,向国际社会输送高级人才,充分让他们发挥作用,对人类科技进步事业多做贡献。有时候,输出人力资本比输出金钱资本和出口实物更有价值。更能显示国家整体实力和地位。
引进与输出人才需要战略考虑和平衡
发布时间: 2009-08-13
阅读点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