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略孩子的口腔症状

发布时间: 2009-03-27 阅读点击:234

春季是许多疾病的好发季节,很多传染病和一些幼儿常见病都有口腔症状,有些口腔黏膜斑还合并潜在的问题,是某些疾病的先兆。如口腔局部溃疡,常见有鹅口疮、病毒感染、咬合性损伤、外伤性溃疡、化学性灼伤。还有许多种情况,如病毒感染、外力影响,每种情况产生的溃疡都不一样,因此家长应了解并熟悉各种口腔症状,了解原因,就能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比如,在幼儿园晨间检查中,医生发现有个孩子口腔上颚和舌尖有多个不规则溃疡,还伴有流涕,其它无异常。因为没有通过实验室鉴定,不能确定是被何种病毒或细菌感染,但可以断定该孩子被感染了;于是对她进行隔离观察。到下午,该孩子的手、脚上就发出了明显的小疱疹,此时可以断定,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当即告诉家长带孩子回家隔离并治疗。“手足口病”属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如果没有发现孩子的口腔症状,疑似患儿进入了教室,此病就会大肆流行了。

我们对一些有口腔症状的传染病和幼儿常见呼吸道疾病及其并发症归纳如下,请老师和家长平时对孩子多加留意:

表一:

疾 病 名 称

   

     

幼儿常见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

感染

90%以上为病毒感染,少数细菌引起。

咽部充血,有时可见滤泡、小溃疡、扁桃体炎。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可能为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

咽部充血、咽峡和软腭可见数个2~4毫米大小的疱疹,溃破后形成小溃疡,疱疹和溃疡亦可发生在口腔其它部位。

急性

扁桃体炎

常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引起扁桃体及扁桃体窝内感染。

咽部充血,扁桃体充血肿大,扁桃体表面有散在白点或黄色渗出物。

 

 

表二:

疾 病 名 称

   

     

并 发 症

 

 

 

 

 

 

 

 

 

 

 

 

 

 

 

 

 

 

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咽部黏膜有炎症或口腔黏膜出血。

爆发型流脑病情凶险,不及时抢救还有生命危险。病死率有5%~10%

猩红热

由产生红疹毒素的A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口周围苍白,舌充血红肿,舌乳头肿大突起于灰白色的舌苔上,俗称“草莓舌”;第三日舌苔开始脱落,舌面整个呈深红色,舌乳头粗大突起,俗称“杨梅舌”。

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或急性肾小球炎。

 

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

轻度呼吸道炎症,咽痛。患儿软腭上出现深红色斑疹。

偶见肺炎、心炎、肝炎、关节炎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一般数天至数周内,这些症状会出现缓解和消除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经呼吸道传染。

一般在发热后2~3天,口腔磨牙区相对颊粘膜上可发现细小白点,周围有红晕,称柯氏斑

肺炎、心肌炎、脑炎、口腔炎。

手足口

柯萨奇病毒(A16459)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

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

脑膜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炎。

流行性

腮腺炎

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口腔内的腮腺管开口红肿(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

脑膜脑炎、胰腺炎、睾丸炎。

 

由白喉棒状杆菌侵犯呼吸道引起的传染病。

咽、喉或扁桃体部可见白色假膜。

心肌炎及周围神经瘫痪。

具体病例:

1、感染性口炎:

此病婴幼儿较多见,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主要有以下两种:

1、玲玲得了鹅口疮,8个月的玲玲最近几天拒绝吃奶、哭闹不安、并有低热、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急坏了妈妈,马上送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究其原因,两周前玲玲得了肺炎,用了许多抗生素,致菌群失调引发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内白膜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见于上下唇内侧,颊粘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会波及到咽部。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边不红。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

护理提示:1、一般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2、面积较大时,可用制霉菌素10u加水1-2ml涂患处,一天3次,一般34天即可治愈。3、孩子生病时应正规使用抗菌素以减少本病的发生。4、对于白膜蔓延到喉头、气管、食管乃至血液的严重病儿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2、明明得了疱疹性口炎。1岁的明明发热38℃2天后口腔粘膜上出现小水疱,有些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还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明明疼痛流涎,烦躁哭闹、拒绝进食。医生说他得了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是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多见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本病终年可发,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具传染性,可在托幼机构群体发病。若不经治疗,经过l-2周会自愈,但易复发,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护理提示:急性期多为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还应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二、宝宝手足口病:幼儿园小班的宝宝相继都发了手足口病,此病通常以3岁以下的宝宝最为多见,皮疹主要出现在口腔黏膜、手和脚部,尤其是口腔黏膜多数都出疹子,同时伴发口腔溃疡的也较多;应鉴别于水痘,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处较多,四肢、头面部少,手心、脚心及口腔黏膜上的疹子少见。

护理提示:此病为自限性疾病,妈咪们不必惊慌,只要悉心护理,一般一周就能痊愈。首先应隔离治疗,此病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比如:可以在疼痛的溃疡而上涂抹扑热息痛溶液,或者用盐水漱口可以缓解口腔疼痛。口腔溃疡可用“冰淇淋疗法”,适当吃棒冰或冰淇淋可促使溃疡愈合,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还可喝冷开水,用冷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以防继发感染。一般不需服抗病毒的药,如较严重,应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的药,发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不能热食,不要吃酸性果汁和固体食物,也可服维生素,吃一些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供给足量的奶和水等饮料。

三、麻疹:麻疹发病初起为发烧、咳嗽、流鼻涕、眼结膜充血(红眼),90%患儿出现麻疹黏膜斑,在口腔两侧颊黏膜靠第一臼齿处,0.51mm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红晕,白点很快增多,融合成片,表浅糜烂,似鹅口疮,2—3日即消失。皮疹由额、面、颈,向胸、背、腹及四肢蔓延而遍及全身。如今8个月的宝宝就接种麻疹疫苗,近几年很少发生。

其他:

四、外伤性溃疡:

1、洋洋的舌系带溃疡了:医生在检查中发现7个月的洋洋舌系带过短,新萌出的乳牙锐利,在咀嚼过程中反复摩擦形成溃疡,久之进一步形成较硬的纤维瘢痕,影响舌的运动。也有的宝宝经常吮吸拇指、异物(如玩具等),反复多次后可在粘膜较薄的上颌处形成对称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

护理提示:1、治疗此类疾病关键在于去除创伤刺激因素,如纠正不良习惯、磨改过锐的切缘、牙尖等。2、局部涂抹1%龙胆紫等消毒抗菌药。3、如舌系带反复溃疡已形成瘢痕的,应带患儿到口腔科行舌系带矫正术。

2、宝宝自我伤害性溃疡

此种"外伤性溃烂"是宝宝自己咬伤的,大部分是在舌头上,或靠近牙齿的咬合面脸颊黏膜的地方。一般妈咪可以看看宝宝有没有吃了什么特别的东西,或者有不正常的咀嚼,也可能是牙齿长出来,一开始咬合的习惯还没建立好,所以自己咬到。其他如本身牙齿形状或位置异常,也会导致咬合干扰,妈咪可要多注意一下。

护理提示:把咬合到的牙齿去除刺激部分就没有问题了。极少的需要把牙齿粗糙的部分磨平,到宝宝牙齿慢慢长到比较好的位置就不用担心了。如果宝宝已经在舌头内侧造成了很大的伤口,引起喂食困难,拔掉将是最后选择,但一直要到六七岁时恒牙才会再长,所以还是尽量不要拔。有的宝宝常会将手放在嘴里抠来抠去,或习惯咬嘴巴、咬玩具,都会造成外伤。妈咪要尽早帮宝宝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其他:

1、地图舌:妈咪偶尔发现宝宝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了不均匀的剥脱,好像地图样的舌苔。这就是地图舌。又叫剥脱性舌炎,缺乏微量元素锌是重要原因。乳牙萌出期较多见,还可能与消化不良、肠道寄生虫以及口腔内的慢性病灶如龋齿、扁桃体炎有关,地图舌出现后,一般无大的痛苦,但常伴有纳食不好,面黄肌瘦,盗汗夜惊,便溏或便秘,易感冒等症状。中医认为:宝宝为脾胃阴虚及脾胃气虚。多与脾胃消化功能疾病有关系,所以要以治疗、调理脾胃消化功能为主。

护理提示: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可补充微量元素锌,如硫酸锌、葡萄糖酸锌、蛋白锌、铁锌氨基酸等。也可服用中药,驱除脾胃湿热可以收到良好效果。还要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继发感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肉、蛋、豆等。不吃煎、炸、熏、烤、油腻的食物。

2、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是宝宝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父母常任由宝宝吸吮奶瓶而进入梦乡,放纵牙齿泡在乳汁、加糖的牛奶中,久而久之,使整排牙齿发生严重的龋齿,还会造成牙列不齐。

家庭护理要点:1、哺乳完毕后,用纱布或牙刷沾水清洁牙齿表面,建立幼儿喜爱口腔清爽的感觉,尽早戒除奶瓶喂食的方式。2、照顾好乳牙,让它不要因严重龋齿过早脱落,而导致牙列不齐;若已发现齿列不整,应尽早就医。

浙ICP备18051380号
浙江生物工程学会 联系电话(传真):0571-88035953
学会秘书处地址:杭州市文三路199号国家高新科技园创业大厦1205室 邮编:310012
会员注册
会员注册
会议注册
会议注册
扫二微码
我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