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建远最近出劲风头, 上了全国各大报纸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 就因为是他领导小组的科研成果日前在《CLONING AND STEM CELLS》杂志网络版上发表,该杂志的影响因子是2.937. 本来这属于一般性的科研成果, 但院方和中心做足的新闻公关, 让全国好几亿人都知道他们的伟大成果. 人怕出名猪怕壮, "成名之后的烦恼接踵而来. 先是有人质疑其成果的价值和论文发表期刊的权威性, 这自然会根据后人的重复实验和应用来判断. 或许他的成果真的是有价值和意义. 应当给他Credit. 但让他感到烦恼的是,他的博士学位受到网民和媒体的质疑. 在李建远公开的简历上, 有所谓诺贝尔医学中心的博士学位. 从来没出国过的李建远怎么会有这个网上很难查到的中心所颁发的学位呢? 烟台毓璜顶医院的院长刘运祥是当初引进李建远的人, 当时李建远是以博士待遇引进的,给了一套房子,并给家属和孩子安排了工作。刘院长所了解的李建远简历, 最初是中专学历,学的是检验科。后来去北京医科大学读书,学的是分子生物学。他称李建远的博士没有在国外读,是他发表文章后寄给相关机构获得的博士学位。刘院长说当时看过李建远的博士证书,但是具体诺贝尔医学中心在哪里,他不知道。李建远本人对记者质疑他的博士学历问题, 他认为与此次科研成果无关, 现在无可奉告。
笔者去年也接触了另外一件事, 一位朋友主持做的一项医学临床研究成果. 半年年多前在国外发表, 影响因子超过4, 但教授本人没有做任何宣传. 学校也不知道. 后来国外专家点评时引用了该篇论文, 认为很有临床应用价值, 后来有许多国外来涵, 其中不乏有实力的厂家要求合作, 并主动邀请去国外讲学,并提供所有往返机票和费用. 还有人写信给校领导, 要求合作开发. 学校这才明白, 自己的教授出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但教授本人仍然十分低调, 因为科研还在进行中, 还有许多问题要研究探索,不希望被媒体包围, 尤其不愿意看到媒体炒作, 容易夸大其词,引起争议和不必要麻烦. 笔者很欣赏教授这种治学态度, 远离媒体和是非, 专心致志做科研. 真正需要宣传时, 是成果鉴定批准用于临床..
中国科研成果的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需要改善和提高. 希望不要让有偿新闻服务模式来占领科研领域的报道. 中国的媒体记者的素质还需要提高, 不能光听一面之词, 需要采访多位行家, 甚至不同意见者, 让听众,观众和读者全面了解某些成果的真实背景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