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新发现让水稻好吃又高产
我国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功能基因GW8,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水稻变得好吃又高产。相关成果6月24日由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
该成果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权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组成的科研团队共同完成。
傅向东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协作与攻关,研究小组从世界上最好吃的水稻巴基斯坦的Basmati品种中,成功克隆了一个可帮助稻米品质提升和增产的关键基因GW8。在Basmati水稻中,GW8基因启动子产生变异,导致该基因表达下降,使籽粒变为细长型,提升了稻米品质。而该基因高表达可促进细胞分裂,使籽粒变宽,提高灌浆速度,增加千粒重,从而促进水稻增产。 此项成果首次阐述了GW8基因在水稻增产和品质提升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进而揭开了水稻品质和产量同步提高的分子奥秘,还可望由此进一步研究出更为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傅向东介绍,目前在我国大面积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中都含有GW8基因,表明GW8基因已在我国水稻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海南、广州、北京的6个点田间试验中发现,GW8基因一个关键位点突变既可提升水稻品质,又可促进穗粒数增加。将突变后GW8基因的新变异位点导入Basmati水稻品种后,在保证优质的基础上可使其产量增加14%;将它导入我国高产水稻品种后,在保证产量不减的基础上可极显著提升稻米品质。
傅向东说,水稻的品质与产量处于“鱼和熊掌很难兼得”的境况,原因之一是二者都由多个基因控制且受环境影响较大。
水稻GW8基因的成功克隆和分子机制的阐述,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分子育种直接提供了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基因,也为揭示水稻品质和产品协同提升的分子奥秘提供了新线索。
我国研究人员24日在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基因,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稻米好吃又高产。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张桂权教授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组成科研团队,在研究巴基斯坦的巴斯马蒂品种水稻时,发现一个名为GW8的基因与水稻品质有关。这个基因可以让稻米变得更为细长,还会影响米粒色泽、米粒中淀粉粒的排列和结构等特性,提高稻米在外观、口感等多方面的品质。进一步研究又发现,在中国大面积种植的一些高产水稻中也含有这个基因,只不过这些水稻中含有的是GW8基因的另一个变异类型,其主要作用不是影响品质,而是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米粒重量,提高产量。
傅向东说:“我们研究还发现,GW8基因有一个新的变异类型,它可以把优质和高产这两个优异性状结合起来,同时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实验显示,将新的GW8基因变异类型引入巴斯马蒂水稻后,可以在保证优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14%;而在将它引入中国高产水稻后,可以在保证产量不减的基础上显著提升稻米品质。
研究人员介绍,过去水稻育种主要以高产为目的,但高产水稻通常品质较差,而高品质的水稻往往产量又较低,新成果有望催生既好吃又高产的稻米新品种。
来源:中国科学报